儿童有哪些心理疾病?
儿童有哪些心理疾病?近些年来,儿童的心理问题成了社会和家庭越来越关注的了,为人父母应该了解并知道儿童心理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应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儿童心理疾病有哪些?请参考下文!
1、儿童心里疾病有哪些
一般儿童心理疾病常见的有口吃、拔毛癖、多动症、咬指甲、吮吸手指、习惯性尿裤、夜尿症、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口吃、屎裤(儿童遗便症)、儿童抽动症、儿童退缩行为、神经性呕吐、儿童选择性缄默、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恐怖症、儿童情绪障碍等。
具体的,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2、儿童心理健康发育忌讳哪些行为
首先,忌娇惯溺爱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是错误的。其次,忌袒护纵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再次,忌哄骗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最后,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3、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
专家建议,由于儿童因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内心较为敏感,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较为激烈,同时又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的欠缺,使得孩子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也无法跟大人有效沟通。所以家长应做到以下两点要求:父母要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对他们好奇、喜欢模仿、创新思维的特点应给予理解。父母还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力求一致,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家庭教育中,对儿童不应有求必应,而应从小培养儿童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
儿童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像力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用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不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提出过分的要求。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的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6、与大家在一起时比一个人独处时愉快,能遵守游戏规则和顺序,在玩法上服从大家的意见,懂得同伴的感情和需要,不故意找别人的麻烦,肯帮助其他小朋友。
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原因
1、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2、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现在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婴幼儿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长大以后手可能会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过慢。
3、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
4、强制学习的影响,有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儿童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
5、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容易使小孩形成自卑、抑郁等反常心理。
上文对儿童心理疾病做了详细讲解,儿童一旦有心理疾病容易做出过激行为,所以家长朋友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疾病,做好预防,避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