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喝汤的一些误区,你有没有?

发布日期:2019-07-31 23:04:51

许多注重养生的人,对喝汤、喝粥都情有独钟。花样繁多的汤汤水水,既营养丰富,又给生活添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喝的汤水也是不同的。

汤、粥、羹、汁等作为中医药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受到养生学家的重视。它们制作简便、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特别适合幼儿、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如果注意“按时、按点”,在最佳时间选用最合适的汤水,还能锦上添花,化日常饮食为“养生药膳”。

早起喝水

中医有句古话,“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早上起床后喝杯白开水或淡盐水,可补充夜间身体流失的水分,帮助“唤醒”身体。此外,人们一般上午脑力劳动比较多,早饭时可以喝一杯牛奶, 增强肠蠕动,满足人体的钙和蛋白质等营养需要。对消化不好的老人来说,清淡的粥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午喝汤

中午饭前喝一些汤,不仅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滋养胃部,并增强饱腹感,避免进食过多,这对肥胖或希望减肥的人来说很有益处。萝卜汤、冬瓜汤、番茄汤、海带汤、紫菜汤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晚饭喝粥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一书中称赞粥“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中医认为,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晚上喝粥,既能补充一天耗损的元气,又容易消化吸收。煮粥时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适当加入山药、百合、芝麻、赤小豆、核桃等食材,增加保健功效。

睡前喝蜜

蜂蜜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补强身、排毒美容的佳品,其中的葡萄糖和果糖易于被人体吸收,对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排毒养颜功效显著。睡前用温开水调服10~20毫升蜂蜜,给忙碌一天一个“甜蜜的结尾”,还有助于和胃润肠,提高睡眠质量。

这样喝汤会伤身!

汤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喝汤是一种养生好习惯。然而有的人喝汤常常陷入误区,结果不仅不养生,反倒伤身又惹病。下面这些喝汤的误区,你有没有?

喝汤不吃渣

煲2个小时以上的汤中,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其实,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煲汤时间久

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老汤中许多营养素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老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就比白开水多一点营养。因此煲汤时间一般以2小时以内为宜。

最后才喝汤

中国饮食习惯是把汤放在用餐最后。此时多已吃饱,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且汤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餐前喝汤健康又减重。

爱喝滚烫汤

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摄氏60度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爱喝热汤会增加罹患食道癌风险,因此等汤稍凉再喝汤,较健康。

一喝好几碗

如果高热量、高盐份的汤,则不能多饮,尤其是患有痛风、肾脏病及高血压的人,应避免喝这些汤。一般吃饭可缓慢少量喝汤,以胃部舒适为原则。

用汤泡饭吃

用汤泡饭,由于米饭泡软易吞,往往懒得咀嚼就快速吞咽,增加胃的消化负担,长此将引发胃病。所以,吃汤泡饭不利健康。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