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
【中药名】炙甘草 zhigancao
【别名】炙草。
【英文名】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Praeparata Cum Melle
【药用部位】生药材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根及根茎粗壮,皮红棕色。茎直立,带木质,有的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奇数羽状复叶长8~20cm;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长2~5cm,宽l~3cnl,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两面均被短毛和腺体;托叶阔披针形,被白色纤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状,萼齿5,披针形,外面有短毛和刺毛状腺体;花冠蓝紫色,长1.4~2.5cm,无毛,旗瓣大,卵圆形,有爪,龙骨瓣直,较翼瓣短,均有长爪;雄蕊二体,(9+1)。荚果条形,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被刺毛状腺体。种子4~8,肾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全国大范围有,主要集中在甘肃、新疆、四川一带。
【加工炮制】取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蜜炙法: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蜜炙时,用炼蜜。除另有规定外,每100千克炮炙品用炼蜜25千克。)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性。具焦香气,味甜。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心经、肺经、胃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属补虚药下分类的补气药。
【临床应用】用量2~10克,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动,脉结代。
【药理研究】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率失常、病毒性心肌炎副等多种病症。
【化学成分】主要含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甜素、子丁香烯氧化物、甘草萜醇、18-羟基甘草次酸、异甘草次酸、甘草香豆精、刺芒柄花素、新甘草查耳酮D、光果甘草苷元、异甘草黄酮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