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五倍子

发布日期:2019-01-22 13:33:17

【中药名】五倍子 wubeizi

【别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旱倍子、乌盐泡、漆倍子、红叶桃。

【英文名】Galla Chinensis。

【药用部位】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Stew.var.sinica(Diels) Rehd.et Wils.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 phis chinensis(Bell)Baker寄生而形成。

五倍子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或乔木,高2~10米。树皮灰黑色,小枝密被棕色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基部膨大,叶轴与总叶柄有宽翅,被淡黄色棕色短柔毛;小叶5~13枚,无柄,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或长卵形,长5~14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短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淡褐色短柔毛;无小叶柄。圆锥花序顶生,长20~30厘米厘米,花小,兼有两性花和雄花;两性花的萼片5,绿黄色,长卵形,长约0.6毫米,先端钝,外侧及边缘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6毫米,先端圆形,边缘及内侧基部具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盘边缘,较花瓣略短,花药黄色,椭圆形,“丁”字着生,花丝黄色;雌蕊较雄蕊短,子房上位,密生长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黄色;雄花略小于两性花,花萼、花瓣与两性花相似,雄蕊5,形小,中央有退化子房。果序直立;核果扁果形,直径约3~4毫米,熟时橙红色至红色,被灰白色短柔毛,内含种子1枚,扁圆形,灰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生于向阳多沙砾的山坡上、荒野或灌丛中。分布于除青海、新疆、黑龙江、辽宁以外的各省区。但能产结五倍子的只有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河南、浙江。

【采收加工】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五倍子

【药材性状】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厘米,直径1.5~4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面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2~0.3厘米,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角倍:呈菱形,具不规则的钝角状分枝,柔毛较明显,壁较薄。

【性味归经】性寒,味酸、涩。归肺经、大肠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肺,止血,收湿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3~10克;研末,1.5~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用治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五倍子

【药理研究】具有收敛、抗菌、杀精子、抗肿瘤等作用。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鞣酸能和很多重金属离子、生物碱及甙类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故可用作化学解毒剂。

【化学成分】主要含五倍子鞣质。

【使用禁忌】外感风寒、肺有实热之咳嗽以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配伍药方】①治痔疮:艾叶、五倍子、白胶、苦楝根等分,锉碎,如烧香法,置长桶内,坐熏疮处。(《直指方》)

②治手足皲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纳缝中。(《医方大成论》)

③治滴虫性阴道炎:五倍子15克,水煎冲洗患部。(《四川中药志》1979)

④治肺虚久咳:五倍子6克,五味子6克,罂粟壳6克。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⑤治泻痢不止:五倍子30克,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纲目》)

⑥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新绵灰等分,米饮服9克。(《纲目》)

⑦牙缝出血不止: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⑧治小便尿血:五倍子末,盐梅捣和丸,梧桐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