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叶
【中药名】南天竹叶 nantianzhuye
【别名】南竹叶、天竹叶。
【英文名】Nanadinae Folium
【药用部位】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干燥叶。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高约2米。茎直立,圆柱形,丛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为红色。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通常为三回羽状复叶,长 30~50厘米,小叶3~5片,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深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花成大型 圆锥花序,长13~25厘米,花直径约6毫米。萼片多数,每轮3片,内两轮呈白色花瓣状,雄蕊6,离生,花药纵裂,子房1室,有2个胚珠,花柱短。浆果球 形,熟时红色或有时黄色,直径6~7毫米,内含种子2颗,种子扁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生长于疏林及灌木丛中,多栽培于庭院。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四季均可采叶,洗净,除去枝梗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最末的小羽片有小叶3~5枚,小叶椭圆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0.5~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深绿色或红色。革质。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经无。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泻火,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9~15克。外用:适量,捣烂涂敷,或煎水洗。主治肺热咳嗽、百日咳、热淋、尿血、目赤肿痛、疮痈、瘰疬。
【药理研究】药理学研究表明,南天竹叶在止咳平喘、抗菌、抗痉挛、降压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活性。
【化学成分】主要含木兰花碱、维生素C、南天竹氰苷、穗花杉双黄酮、南天竹苷A等成分。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配伍药方】①治尿路感染:南天竹叶,车前草各15克,木通、扁蓄各9克。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②治尿血:南天竹叶9~15克。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③去风火热肿,眵泪赤痛:南天竹叶煎水洗眼。(《纲目拾遗》)
④治疮毒:南天竹叶,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⑤治瘰疬初起:南天竹叶、威灵仙、夏枯草,金银花各120克,陈酒四壶。水煮透,一日三服。每服药酒,须吞丸药。(《百草镜》)
⑥治风火牙痛:南天竹叶15克,蟋蟀草、铁马鞭各12克。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⑦治小儿疳病:南天竹叶、煎汤代茶服。(《纲目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