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吴茱萸

发布日期:2019-04-24 13:50:49

【中药名】吴茱萸 wuzhuyu

【别名】吴萸、左力、曲药子、气辣子、漆辣子、优辣子。

【英文名】Euodiae Fructus。

【药用部位】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近成熟果实。

吴茱萸

【植物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幼枝、叶轴、小叶柄均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2~4对,叶片椭圆形至卵形,全缘,两面密被淡黄色长柔毛,有油点。聚伞花序顶生,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轴基部有苞片2枚,上部苞片鳞片状;花小,黄白色,萼片5,广卵形;花瓣5,长圆形;雄花有雄蕊5;雌花较大,具退化雄蕊5。蒴果扁球形,成熟时紫红色,每心皮有种子1枚,卵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丛中。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9~10月,果实茶绿色而心皮尚未分离时采收,摘下晒干或低温烘干。

【药材性状】果实类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表面暗黄绿色至污绿色,有许多点状突起;顶端稍有下凹,五角星状裂隙,有时裂隙中央有突起的柱头残基;基部有花萼及短小果柄。在放大镜下观察,表面粗糙,有圆形而稍下凹的油腺,花萼及果柄上可见黄色茸毛。质硬而脆,具浓郁香气;味苦而微辛辣。

【性味归经】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经、脾经、胃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属温里药。

吴茱萸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外用适量。用治肝经寒凝之疝气腹痛、厥阴头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寒湿脚气肿痛、胃寒或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湿疹等。

【药理研究】本品具有芳香健胃作用,能祛除肠内积气及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增加消化液分泌,抑制胃肠蠕动而解痉、止吐,并有镇痛、抗胃溃疡、降血压、兴奋子宫、抗血栓形成、杀虫、抗菌、升高体温、保肝利胆、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抗血栓、抗缺氧等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其中吴茱萸烯是其主要成分,含量达30%。此外,还含有多种柠檬苦素类、生物碱、黄酮类、酮类、氨基酸、吴茱萸酰胺、吴茱萸碱、吴茱萸啶酮、去甲基吴茱萸酰胺、吴茱萸苦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不宜多服久服,无寒湿滞气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吴茱萸

【配伍药方】①治呕吐涎沫,头痛及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洗)一升,人参90克,生姜(切)180克,大枣(擘)十二枚。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吴茱萸汤)

②治蛔心痛:吴茱萸(水浸一宿,焙干炒)15克,鹤虱(微炒)45克。上为细散。每服6克,空心温酒调下。(《普济方》吴茱萸散)

③治牙齿疼痛:吴茱萸煎酒,含漱之。(《食疗本草》)

④治口疮:吴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亦治咽喉作痛。(《濒湖集简方》)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