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高良姜

发布日期:2019-04-28 14:40:52

【中药名】高良姜 gaoliangjiang

【别名】小良姜、蛮姜、奇凉姜、良姜、佛手根、海良姜。

【英文名】Alpiniae Officmarum Rhizoma。

【来源】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

高良姜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状茎圆柱形,直径1~1.5厘米,有节,节处具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芳香味。叶二列,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渐尖或近尾状,基部渐窄,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疏钝齿。叶鞘开放,抱茎,边缘膜质,叶舌长可达3厘米,膜质,渐尖,棕色。圆锥花序顶生,直立或略弯,长5~15厘米,花序轴被短毛,小苞片狭长圆形,宿存,花萼筒状,长7~15毫米,先端不均匀3浅裂,外面被短毛,花冠管长约1厘米,裂片3,矩圆形,外面被短毛,唇瓣长圆状匙形,浅红色,长2~2.5厘米,发育雄蕊1,长约1.6厘米,花丝线形,子房下位,卵圆形,被短毛,3室,花柱细长,柱头稍膨大,2唇形,棕色。蒴果球形,直径约1.2厘米,橘红色,种子具干燥的假种皮,有钝棱角,棕色。花期4~10月,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生于路旁、山坡草地。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及台湾等省区,广东有大量栽培。

【采收加工】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和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药材性状】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和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1厘米,一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

【性味归经】性热,味辛。归脾经、胃经。

高良姜

【功效与作用】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属温里药。

【临床应用】用量3~6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用治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药理研究】具有抗菌、镇痛、抗胃溃疡、止泻、利胆作用;可延迟血栓的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低氧条件下的氧利用能力。

【化学成分】根茎含多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还可能含有鼠李柠檬素及7-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又含挥发油。另含姜黄素、二氢姜黄素、六氢姜黄素、高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醚、丁香油酚、菜油固醇葡萄糖苷、豆固醇葡萄糖苷、姜黄素、二氢姜黄素、桂皮酸甲酯等成分。

【使用禁忌】阴虚有热者禁服。

高良姜

【配伍药方】①治心脾痛:高良姜细锉,微炒,杵末。米饮调下3克。(《十全方》)

②治胃寒,饮食不化及呕吐翻胃:高良姜、陈皮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饮下一丸。(《卫生易简方》)

③治脾胃俱虚,胀满哕逆:高良姜、木香各捣罗为末。每服高良姜末3克,木香末1.5克。水一盏,同煎至七分,放温和渣徐呷。服不计时,勿用铁器煎。(《圣济总录》)

④治霍乱吐痢腹痛:高良姜(火炙令焦香)150克,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顿服。(《备急方》)

⑤治风寒湿气,腰脚疼痛:高良姜、防己等分为末,捣大蒜和为饼。按痛处,铺艾灸之,以痛至不痛,不痛至痛为度。(《外科大成》)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