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白茅根

发布日期:2019-04-30 23:10:33

【中药名】白茅根 baimaogen

【别名】丝茅根、茅根、毛草根、甜草根。

【英文名】Imperatae Rhizoma

【来源】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C.E.Hubb.的根茎。

白茅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根状茎匍匐,外覆鳞片,秆丛生,直立,节上通常有长柔毛。叶多丛集于基部,线形或披针状线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叶面及边缘粗糙,叶背光滑。圆锥花序紧缩成柱状,小穗柄一长一短,基部密生长白色丝状柔毛,第一颖较狭,有脉3~4条,第二颖较宽,有脉4~6条;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内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针形,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先端截平,具尖钝大小不同的数齿;雄蕊2枚,花药黄色;柱头2枚,紫色。颖果。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荒地上。分布几遍全国。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药材性状】长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无臭,味微甜。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经、胃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属止血药下属中的凉血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9~30克,煎服;或鲜品30~60克,捣汁外用。用治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鲜用凉血益阳。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促凝血、增加免疫功能等作用,另据研究,水浸剂对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转阴率有显著效果。此外,还具有抗菌作用。

【化学成分】含三萜类化合物芦竹素、白茅素、羊齿烯醇、乔木萜烷、异乔木萜醇、西米杜鹃醇等,并含可溶性钙,含糖18.8%,主要为葡萄糖、蔗糖、少量果糖和木糖等。尚含单酸类及其钾盐、胡萝卜素类、叶绿素及白头翁素、棕榈酸等。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禁服。

白茅根

【配伍药方】①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②治伤肺唾血:白茅根一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外台》引《深师方》)

③治血热鼻衄:白茅根汁一合。饮之。(《妇人良方》)

白茅根

④治胃火上冲,牙龈出血:鲜白茅根60克,生石膏60克,白糖30克。水煎,冲白糖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⑤治疗胃出血:白茅根、生荷叶各30克,侧柏叶、藕节各9克,黑豆少许。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