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水半夏

发布日期:2019-04-30 23:28:59

【中药名】水半夏 shuibanxia

【别名】土半夏、半夏、疯狗薯、土田七。

【英文名】Rhizoma Typhonii Flagelliformis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鞭檐梨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 (Lodd.) Blume.的块茎。

水半夏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块茎圆锥形或椭圆形,直径1~2厘米,有多数细根。叶3~4,叶柄圆柱形,叶柄中部以下具宽鞘,基部鞘宽达1.5~2厘米;叶片长椭圆形、戟 状披针形或箭形,基部心形或下延,前裂片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中裂片明显较长大,侧裂片小,向外水平伸展或下倾,长三角形;侧脉4~5对,其中1对基出, 均上举,背面不明显,集合脉2条,外圈靠近边缘,内圈与边缘相距3~5毫米。花序柄长约12厘米,佛焰苞绿白色,卵圆形,檐部绿色至绿白色,披针形,常伸 长卷曲为长鞭状,基部有棱,肉穗花序伸出,附属体线形,浅黄色。浆果卵圆形。花期4~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或低洼湿润处。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11月采收,用石灰水浸泡24小时,用木棍搅拌去皮后,晒干或烘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圆锥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1.5厘米,高0.8~3厘米。表面类白色至棕黄色,略有皱纹,残留的外皮为黄白色至棕黄色,并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细小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或平坦)的叶痕或芽痕,呈黄棕色至棕色,有的下端略尖。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有毒,勿多尝)。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有毒。归肺经、脾经。

水半夏

【功效与作用】燥湿、化痰、止咳、消肿。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中的温化寒痰药。

【临床应用】用量6~9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用治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外用鲜品治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咬伤。

【药理研究】祛痰,止咳,镇吐;抑制唾液分泌;有中枢抑制作用;抗氧化,泻下等。

【药理研究】含挥发油、蒽醌、糖类等化学成分、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苷。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4-羟基-4-甲基-2-戊酮、十六碳酸、8,11-十八碳二烯酸等。

【化学成分】尚含有机酸类、鞣质、水溶性生物碱等。

【使用禁忌】阴虚燥咳及孕妇慎用。

【配伍药方】①治湿痰,咳嗽脉缓,面黄,肢体沉重,嗜卧不收,腹胀而食不消化:南星、半夏(俱汤洗)各50克,白术75克。上为细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姜汤下。(《素问病机保命集》)

水半夏

②治湿痰喘急,止心痛:半夏不拘多少,香油炒,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姜汤下。(《丹溪心法》)

③治痰饮咳嗽:大半夏500克,汤泡七次,晒干,为细末,用生绢袋盛贮,于磁盆内用净水洗,出去粗柤,将洗出半夏末,就于盆内日晒夜露,每日换新水,七日七夜了,澄去水,晒干,每半夏粉50克,入飞过细朱砂末5克,用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淡生姜汤下,食后服。(《袖珍方》辰砂半夏丸)

④治心下有支饮(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半夏一升,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⑤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又治伤寒时气,欲吐不吐,欲呕不呕,昏瞶闷乱,或饮酒过多,中寒停饮,喉中涎声,干哕不止:陈皮(去白)、半夏(煮)各350克。上二件,锉为粗散,每服15克,生姜十片,水二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局方》橘皮半夏汤)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250克,茯芩150克。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⑦治胃反呕吐者: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150克,白蜜一升。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汤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金匮要略》大半夏汤)

⑧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50克,半夏100克。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⑨治小儿痰热,咳嗽惊悸:半夏、南星等分,为末,牛胆汁,入胆内和,悬风处待干,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姜汤下。(《摘元方》)

⑩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桂、半夏等分。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补缺肘后方》)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