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皂角

发布日期:2017-10-09 21:21:47

 【中药名】皂角 zaojiao

【别名】大皂角、皂荚、大皂荚、悬刀、鸡栖子。

【英文名】Gleditsiae Sinensis Fructus。

【来源】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成熟果实。

1.jpg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树干及枝有单生或分枝的刺,刺粗壮,红褐色。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8对;小叶片近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杂性;花萼钟状,裂片4;花冠左右对称,淡黄色,花瓣4,卵形或椭圆形;雄蕊6~8枚;子房条形,胚珠多数。荚果长条形,扁平,表面红棕色或紫黑色,有光泽,被白色蜡质粉霜。种子多数,长椭圆形,扁平,红褐色,有光泽。花期5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林丛。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于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去净杂质,干燥。

【药材性状】长条形而扁,或稍弯曲。表面不平,红褐色或紫红色,被灰白色粉霜,擦去后有光泽,两端略尖,质坚硬。剖开后呈浅黄色,内含多数种子。种子扁椭圆形,外皮黄棕色而光滑,质坚。气味辛辣。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咸。有小毒。归肺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开窍祛痰、散结消肿、润燥通便。属涌吐药。

【临床应用】用量1~1.5克,多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取嚏,或熬膏贴患处。用治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药理研究】抗菌。毒性:有溶血作用及其他组织细胞毒作用,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实验表明,皂苷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产生祛痰作用;尚刺激胃肠黏膜产生腹泻,腐蚀胃黏膜产生吸收中毒;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含多种皂苷,种子含脂肪油。另含非瑟素、黄颜木素、白桦脂酸、白桦醇、木栓酮等成分。

【使用禁忌】体虚、孕妇及咯血、吐血患者忌服。

【相关药方】①治咳逆上气,时时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角240克(刮去皮,用酥炙)末之,蜜丸梧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皂荚丸)

②治小儿毒气攻腮赤肿:皂角(去核)60克,天南星(生用)6克,糯米一合为末。上为细末,姜汁调涂。(《普济方》)

③治食诸鱼骨鲠,久不出:以皂荚末少许吹鼻中,使得嚏,鲠出。(《圣惠方》)

④治便毒痈疽:皂角(长一尺以上)一条,捶碎,法醋煮烂,研成膏敷之。(《直指方》)

⑤治大小便不通,关格不利:烧皂荚,细研。粥饮下9克,立通。(《政类本草》引孙真人方)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