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中老年人要增加黏蛋白

发布日期:2018-10-07 11:39:21

天冷干燥,中老年人容易出现眼干、鼻干、口干、大便干等症状。一般情况下,食用梨、百合、白萝卜、蜂蜜等润燥食物可使干燥症状缓解,但有些人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了。这与体内黏蛋白分泌减少有关。

黏蛋白是黏膜上皮分泌的“润滑剂”,覆盖在眼结膜以及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等部位,润滑和保护上皮组织,减少疾病的发生。不同组织器官会分泌出不同的黏蛋白,如眼结膜分泌眼表黏蛋白,可湿润眼球、避免眼睛损伤;胃黏膜上皮分泌胃黏蛋白,可保护胃黏膜。

一旦体内黏蛋白不足,就会损伤黏膜上皮,增加细菌、病毒穿过黏膜上皮进入机体的风险,引发胃炎、胃癌等疾病。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分泌黏蛋白能力逐渐下降,普遍存在黏蛋白缺乏的现象。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症状,判断身体哪个部位黏蛋白缺乏,采取相应的办法来解决:

眼表黏蛋白 眼表黏蛋白缺乏的症状为眼干、眼涩,容易疲劳,畏光等,长期缺乏眼表黏蛋白会引起视力下降、眼结石、结膜炎、角膜炎、角膜穿孔等病症。对于老花眼吃什么食物好可以参考一下。

霜桑叶(中药店有售)中的成分可促进眼结膜的细胞分泌黏蛋白,湿润和保护眼球。将霜桑叶10克洗净,水煎取汁,趁热熏蒸眼睛,每次每眼10分钟,每日2次。熏蒸时需要不时地转动眼球,使蒸气均匀分布。

唾液黏蛋白 唾液黏蛋白缺乏的症状为口干、嘴唇脱皮等,长期缺乏会引起口腔溃疡、龋齿、牙周炎等病症。

《本草纲目》记载,枣核性味苦平,无毒,具有生津的作用。每天食用1枚大枣后,将枣核置于舌头下面,不久舌下的唾液(含有大量唾液黏蛋白)分泌就会增加,待到蓄满后,徐徐咽下,如此反复3-5次即可。连续一周可改善唾液黏蛋白不足的状况。

鼻黏蛋白 鼻黏蛋白分泌不足的症状为鼻干、鼻出血、鼻孔周围脱屑等。

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然后将手掌摩擦发热并轻按揉鼻尖、鼻翼。长期坚持可促进鼻腔血液循环和鼻纤毛摆动,增加鼻黏膜分泌黏蛋白。

咽部黏蛋白 咽部黏蛋白减少的症状为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日久会引起反复感冒、慢性气管炎等。

栗子中富含微量元素锌,能增加酶的活性,从而产生更多的咽部黏蛋白。每次取生栗子1枚,缓缓咀嚼,徐徐下咽,每日2次。

胃黏蛋白 胃黏蛋白缺乏的症状为烧心、消化不良、胃痛等。

滑子菇含有丰富的海藻糖,能在细胞表面形成独特的保护膜,有效保护黏蛋白不变性,从而维持黏蛋白的数量。每次取干滑子菇50克,泡发后煮汤食用。

肠道黏蛋白 肠道黏蛋白减少的症状为大便干结、排出困难,肠道黏蛋白长期缺乏会导致习惯性便秘、痔疮、肛裂、直肠癌等多种病症。

手掌小指侧的小鱼际处有后溪穴,常搓这个地方可有效增加肠道黏蛋白的分泌。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