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土家族医药文化的养生特点

发布日期:2019-11-09 23:48:15

在秦汉前后的漫长岁月中,土著先民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尝草识药,治验疾病,经历了本能经验积累、初期医疗活动及巫医影响的过程;五代以来,由于外来民族迁徙定居于土家族地区,土家族民间医疗活动较为活跃。

清朝雍正年间对土家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土家族中的有识之士,在前人识药治病,实践知识累积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实践的反复验证,使土家族医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期土家族民间出现了许多医药抄本,如湘西有《老祖传秘方》、《草药十三反》、《七十二方》等。清末恩施州名医汪古珊著有《医学萃精》一书,此书是集传统中医与土家族医药为一体、突出地方特色的医药专著。

土家族医药认为人体主要由三元、十窍、肢节、筋脉、气血精组成,认为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瘟气(指引起疾病之风、寒、湿、火)、生活饮食、劳损外伤、情志、气血失调、冷热失衡等因素。土家族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一些独特的诊疗方法。

主要通过看诊、问诊、听诊、脉诊、摸诊等五个方面来观察和了解疾病的变化,分析判断疾病的症结。土家族医药的临床治疗方法繁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药物治疗,二是非药物疗法。土家族医药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独特,简便廉易,临床上有较好的效果。

50年代后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县对中草药进行重点调查,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期,各地广泛开展“一根针”、“一把草”防病治病,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医药的发展。1978年,湘西州成立了医药科学研究所(后更名为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70年代末,恩施地区成立中草药研究所。1988年湖南省成立了民族医药研究会,召开了首届土家族医药学术研讨会,专题研讨土家族医药。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州县医院内,还开设了具有土家族医药特色的痔科、骨科、骨伤科、民族医专科等诊疗科室。在土家族医药学术继承方面,各地也做了许多整理和继承工作。在民族医药保健产品的研制上,各地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大胆尝试。土家族医药研究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从80年代中期也开始活跃起来。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