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保健养生要有度忌偏补忌乱补

发布日期:2019-11-09 22:05:33

【导读】保健养生要有度忌偏补忌乱补,如今我们的保健养生的意识越来越高,我们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保护身体的健康,我们要注意保健养生,但是提醒大家,凡事有度,养生也是如此,如果过分的追求“健康”不但起不到养生的功效,反而可能会威胁到身体的健康。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人的身体机能会相应发生一些退化,但不能把这种退化视作病态或不健康。“这是一种自然现象,顺应自然才是健康的心态,如果不顾自然规律,过分追求所谓的‘健康’,其实也是一种病。”

粗茶淡饭挺健康,勿乱吃补品

随着生活改善,很多人越来越注意饮食的营养,对此,齐向华建议,保持日常的饮食习惯,不偏食、多些粗茶淡饭、适量吃点肉类就挺健康,一定不能过分补充营养。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刚从医时,很少遇到二型糖尿病患者,但现在已经十分普遍了,这主要是人们饮食方面变化的原因,粗茶淡饭少了,大鱼大肉多了。

保健养生要有度忌偏补忌乱补

对于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各式各样的补品,应当少吃,特别是老年人。另外,一些所谓营养成分高的海参、鲍鱼等食品也不宜天天吃,身体补充了过多的营养也不是好事。他自己就曾接诊过一位患者,就是因为每天吃海参导致营养过剩。

五脏要和谐,不能偏补

要保持腑脏功能与自然界的和谐,也要保持各个脏器之间的平衡,不能认准某个脏器恨补。饮食要节、洁,根据体质情况决定食补。

根据四季的特点,每个季节都有合适的养生食物,中医有五季、五色、五脏相对应。春天补肝,可多吃青笋、青豆等青色食品;夏天养心,可吃些山楂、西红柿、胡萝卜等红色食品;长夏属脾,可吃些山药、土豆、黄小米等黄色食品;秋天补肺,可吃白果、百合等白色食品;冬天养肾,可吃些黑芝麻、黑米等黑色食品。

保健养生要有度忌偏补忌乱补

养生也是有原则的,过分的追求养生,或者进入了养生的极端,那么反而会威胁到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在养生的时候也要把握好“度”。

一、精神排毒

养生,首先是养德。古代学者就曾提出“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在道德修养与健康养生的关系方面,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和养生家都把养性和养德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强调了健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健康的人,要注意自身道德的修养。善良的品行、淡泊的心境,才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健康长寿。

其二是养神。心藏神,为一身之主。中医强调七情内伤是疾病主要病因之一,如过怒则伤肝,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高血压。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则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症候(脑血管意外)。忧思劳倦伤脾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久则可导致痰浊上扰,抑或心脾失养气血失畅而冠心病遂生。

保健养生要有度忌偏补忌乱补

其三是珍惜精气,节制色欲。倘不知爱惜,那么尽管有很好的营养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不能健康长寿。历代帝王的寿命史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89岁),全靠御医教他“远房闱,习武备”之故。如果只讲习武,不注意保精,长寿也是不可能的。

二、身体保暖

冬季气候寒冷,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人体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年人与体质虚弱者。因此,要想平安地度过寒冬,必须重视保暖,而头、背、足则是保暖的重点。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天选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背暖

祖国医学称“背为阳”。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极易从背部经络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诱发许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旧病复发。因此,人们在冬季里加穿一件贴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加强背部保暖,是必不可少的。

保健养生要有度忌偏补忌乱补

脚暖

俗语说“寒从脚下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发冷。脚部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细菌乘机大量繁殖,引发人体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旧病复发。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持鞋袜温暖干燥,并经常洗晒。平时多走动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另外,临睡前用热水烫脚后以手掌按摩脚心10分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三、饮食养生调理

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即增加热量,在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来保证。矿物质应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增加热量可选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维生素的供给,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可多食蔬菜如萝卜、胡萝卜、辣椒、土豆、菠菜等及柑桔、苹果、香蕉等水果,同时增加动物肝、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需要。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食辛热之品,以辛主苦,使之肺气直达,固实肾气。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勿多食葱,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吃粘硬、生冷的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如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保健养生要有度忌偏补忌乱补

饮食养生调养有三宜:

一宜粥糜,古代养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宜喝些热粥。《饮膳正要》中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如若在粳米粥中加点红枣、赤豆可使人觉周身温暖,精力倍增。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饭)”的习惯。冬日宜食养心除烦的麦片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调中开胃的玉米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等。

二宜温热之品,以取阳生阴长之义。如宜吃牛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等。冬季每晚餐喝一小杯酒,对中、老年人养阴大有裨益。体肥胶者忌肥甘温热厚味。

三宜坚果之吕,冬日多吃点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