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下儿童别吃带壳的干果,以防气管异物
花生、骨头、大头针、图钉、塑料球、果冻、耳环、链坠、金属片……这些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关联的物体,都可以在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看到,它们的来源是孩子的气管或食道。记者今天从北京儿童医院了解到,随着寒假的来到,气管异物和食道异物的患儿明显增多。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张亚梅告诉记者,气管异物和食道异物的患儿现在天天都能遇到,最忙的时候,一晚上就要做三台手术。
张亚梅说,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也是宝宝窒息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气管和支气管异物高发的年龄段是1至5岁,其中75%发生在3岁以下的儿童中。一旦孩子把异物吸进气管或支气管中,只能通过手术治疗,而且危险性比较高。为什么孩子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呢?张亚梅解释说,这与宝宝的生理特点有关。小宝宝的喉部反射性保护功能发育不完善;牙齿没有长全、咀嚼功能较差,不能完全将食物嚼碎;相对成人来说,情绪不稳定,嘴里含着食物哭闹、大笑的情况相对更多;孩子爱跑动,而跑动时吃东西很容易呛进气管。
在耳鼻喉科,医生从孩子气管里取出的异物千奇百怪,其中80%以上可以归属在植物性食物这一大类中,包括花生、瓜子、苹果、大豆、核桃等,其中花生最常见;此外,还有肉类、骨头等动物性食品,大头针、螺丝钉、图钉等金属类异物,笔帽、哨、塑料球、玩具零件等塑料性异物,果冻、降热垫芯等胶冻样异物。这几类异物中,医生最头疼的就是带皮的豆子(特别是蚕豆)、笔帽、圆球、带尖的特型异物(如图钉)等,这些东西想要取出来特别困难。
张亚梅说,再好的技术手段也赶不上家长的预防。她发现新加坡气管异物的患儿很少,后来才了解到,新加坡的法律规定家长不要给5岁以下孩子吃坚果。她特别建议,3岁以内婴幼儿的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带壳的干果类食物,如果孩子一定要吃,可以碾碎了吃、也可以让孩子在一边安安静静吃东西,别在孩子吃东西时逗孩子。一旦发生气管异物,小一点的孩子可以趴在成人的膝盖上,头朝下,家长拍打孩子背部,使异物随体位坠落而出;稍大的孩子如果发生气管异物,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身后,抱住孩子、两手折叠向孩子的上腹部使劲儿地、有节奏地向上顶压,让肺内空气把气管里的异物冲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