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如何治疗小儿哮喘

发布日期:2017-08-25 14:40:50

哮喘病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患,我国已逾2 500万。2000年中国城区儿童调查显示,我国城区儿童哮喘现患病率为0.12%~3.344%,防治哮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课题之一。

中医认为哮喘反复发作,主要是人体肺脾肾三个脏腑不足,“痰”滞体内,中医称为“伏痰”。治疗时从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等方面入手,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进行整体调节,能改善全身免疫缺陷,可以弥补单一西医气道局部抗炎治疗的不足。 

如何治疗小儿哮喘

膏药应该如是贴

夏季穴位敷贴法(俗称“贴膏药”)防治小儿哮喘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在患儿背部穴位敷贴辛温化痰的药物,通过药物刺激穴位来预防哮喘。三伏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此时借“天之阳气”助辛温香燥药物之威力,鼓舞人体阳气,使药物通过经络气血传导到病变所在脏腑,起到温化“伏痰”,扶助正气的作用,使正气渐复,机体免疫力增强,从而治本控制哮喘发作。

外敷药物常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使用时将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盲、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

夏季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敷贴10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个夏季。 

如何治疗小儿哮喘

不适反应巧处理

穴位外敷药物后最常见的反应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甚或烧灼感、刺麻痒感。刺麻痒感会使病人不自主地搔抓,尤其是小儿。搔抓并不能使痒感减轻,反而引起疼痛。因此,应告诫患者不要搔抓,若痒感难以忍受,可在局部涂擦止痒的药物,如皮炎平霜等。

穴位外敷药物后部分患者局部会起泡,泡内为淡黄色液体,短者几小时即可消失,长的可持续数天才完全吸收结痂。起泡的大小、程度,与气候冷热及贴敷时间长短有关,气候炎热及贴敷时间长,容易起泡,反之起泡的速度缓慢。小水泡可以让它自然吸收,或在水泡表面涂一些氧氟沙星凝胶;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排除水液,保持皮肤不擦破并干燥,外涂擦氧氟沙星凝胶或用艾条灸;若水泡破裂不小心感染,可局部涂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护。绝大多数患者贴敷处结痂脱落后不形成瘢痕,但个别病人可能局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这可能与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有关。

如果穴位外敷药物后局部反应比较强烈,则不适合该疗法。但要说明的是,我们从许多病人中发现,贴敷处出现痛、痒、起泡等反应者,临床效果较好。 

如何治疗小儿哮喘

夏治哮喘手段多

“冬病夏治”也可根据患儿体质特点及中医辨证要求,给予口服中药汤剂。还可配合药浴、拔罐、推拿、饮食指导等疗法综合施治,以提高疗效。

药浴疗法如选用防风、桂枝、麻黄、藿香、苏子等辛温化痰之品,煎水洗浴,以温肺化饮,蠲除顽痰。对于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怕冷、胃痛、腹泻者,可选用黄芪、白术、防风、茯苓、党参、陈皮、升麻、当归、柴胡、甘草等药煎水泡手、足浴,起到补中益气、固表防感、健脾和胃的作用。

拔罐疗法取膻中和双侧膏肓、肺俞、脾俞、肾俞等穴,每次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共15次。

推拿疗法使用捏脊手法,由尾椎两旁开始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两旁,每次捏脊10遍,每日1次,连续30日。

以上方法对哮喘等慢性疾病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可根据个人体质和适宜性选用。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