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两性探秘:精子在女性体内能活多久?

发布日期:2018-11-07 22:34:04

养生在线网为大家带来两性探秘:精子在女性体内能活多久?,为大家解析最安全的避孕方法和相关的避孕知识,更好的做好避孕准备。两性探秘:精子在女性体内能活多久?也会让你的避孕更加的舒服。

避孕一直是两性生活中最老生常谈的话题,女性如果怀孕流产会对身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大多数女性都希望可以找到一种比较有效的避孕方法来进行避孕,这就要求女性能够对于怀孕的知识非常了解,在精子和卵子结合之前想到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制止。

两性探秘:精子在女性体内能活多久?

精子在女性体内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不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看精子在女性体内能活多久。

男性的精子和女性卵子结合才能够使女人受孕,正常成熟男性一次射精能够排出数千万的精子,但是这些精子大部分因女性生殖道的酸性环境而失去活力致使死亡。这也是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关于这个很多人都会疑问,精子在女性体内的存活时间是多久呢?

一般来说,精子在女性阴道里的寿命不超过8个小时。而后仅仅会有一小部分精子脱险并继续向前进。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男性射精时在精液中的精子,可以得到精液里大量的果糖和分解糖的酶保护,而当精子进入子宫腔后就离开了精液,这时的生存条件远远不如在精液之中,因此寿命也就大大缩短,质量差的精子运行慢、不能很快到达宫腔,也就失去了活力。

那么,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后,精子在女性的体内的存活时间有多长呢?专家说:精子经过道道关卡,最终能够到达输卵管受精部位的精子也就所剩无几了。

但是,精子只要进入输卵管内,就具有很强的受精能力。当然,最后仅有1—2个精子有幸能与卵子结合,其余的精子则在24—36个小时内先后死亡。惟独储存在宫颈粘膜隐窝内的精子,寿命才可达2—6天,尽管如此,其受精的能力已经基本丧失,因为精子的受精能力大多仅能维持20小时左右。

两性探秘:精子在女性体内能活多久?

卵子从卵巢中排出后15~18小时以内受精能力最强,并能维持受精能力达30小时左右,以后卵子开始变性,受精能力迅速减弱并消失。

射入女性生殖道内的精子虽然最长可生存4~5天,但具有较强受精能力的时间是1~2天,也就是说只有在妇女排卵前后1~2天内性交,才有可能受孕。这点对指导不孕夫妇性生活来说十分重要。有些夫妇双方生育功能均无问题,但由于忽略了受孕时机而婚后数年不孕。

安全期不一定安全

很多新人都会选择在安全期外出度蜜月,因为他们觉得在安全期同房就不会怀孕,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而且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观念,所以蜜月宝宝就大驾光临新生活。安全期不安全,主要是因为初为人妻的新婚妈妈因紧张、忙碌使得女性在“排卵期”以外的时间排卵,所以才造成意外怀孕。

蜜月期不宜“造人”

为了遗传优生优育,准备怀孕的女性应在孕前三个月口服叶酸,预防发生神经管畸形。蜜月之所以不宜“造人”,还因为夫妻双方筹备及举办婚礼会使身心比较疲惫,加上旅途辛劳,饮食不规律,尤其是不小心参加了卫生条件不良的旅游线路。新婚夫妇刚结婚还需要一段磨合期,所以这个时候突然有宝宝来临,将会打乱两人的新婚生活。

怀上了蜜月宝宝怎么办

发现蜜月期意外怀上宝宝时,应该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宫外孕可能,并确定胎儿孕周。并回忆记录蜜月期间的重大事件,如喝酒、感冒、发烧、服药等发生时间,找产科医生进行优生优育咨询,虽然在怀孕14周之前夫妇可以自行决定胎儿的去留,但是任何的人工终止妊娠都有出现继发不孕的可能,所以此,做出终止妊娠的决必须要慎重。

两性探秘:精子在女性体内能活多久?

科学避孕首选男用避孕套

新型的男用避孕套质量好、质地薄,正确使用避孕可靠,还能提高做爱的效果。另外,万一避孕套避孕失败,对后代影响不大。而且,夫妻双方万一一方有轻微的生殖道感染,也不会因此相互感染。

视情况选择服用口服避孕药

这是因为不论何种口服避孕药,对于日后的怀孕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在蜜月结束一年后有“造人计划”的夫妻,如果妻子的月经周期基本规律,没有肝肾疾病,建议可以服用1号1/8剂量的短效避孕药,或先服探亲避孕药,再接以短效口服避孕药。如果计划婚后半年生育,就不能再服避孕药了。原则上,停服避孕药后半年才可以怀孕。

谨慎使用紧急避孕药

若在做爱时没采取避孕措施,可以在做爱后服用紧急避孕药,但不宜经常使用紧急避孕药。紧急避孕药的剂量比常规口服避孕药大10倍,一般一个月内顶多只能使用一次,而且不可以每个月都使用,经常使用会扰乱卵巢功能,导致月经失调而影响生育。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了两性探秘:精子在女性体内能活多久?,科学安全的避孕方式才是大家需要掌握的正确避孕方法,那么养生在线网后续也会为大家带来更多避孕知识,大家可以关注养生在线网了解更多的两性生活内容。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