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怎样预防感冒?秋季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秋天怎样预防感冒?秋季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秋天的昼夜温差非常大,而且天气比较干燥,所以很多人在这样的季节容易出现感冒的情况,那在秋天做好预防感冒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秋天怎样预防感冒?秋季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3个办法让你拥有不感冒的秋天
寒露脚不露
“寒露脚不露”告诫人们寒露过后,要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切勿赤脚,以防“寒从足生”。因为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因此,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练“弹指功”提阳气
很多朋友冬天怕冷,容易手脚冰凉,如果在寒露之后开始练练“弹指功”,可以让这些状况会得到改善。
“弹指功”非常简单,可以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当然,可以不必局限于一百次这个数目,次数越多越好,有空就弹弹。中指的指尖是心包经的起点,而心包经是心脏的保护墙,寒露之后,人体的气血开始流注心包经,所以常弹中指,能够促进气血循环,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也就不容易手脚冰凉、畏寒了。
适当食补不能少
寒露后也可以适当食补,这里推荐一道菜,即山药胡萝卜炖羊肉,这道汤具有补体健肾,提升元气的作用。怕吃羊肉上火的朋友,可以配着喝些菊花茶,菊花是清热去火的,还可以润肺补肾。
如果不喜欢吃羊肉,可大椎穴以喝五豆粥,即用小米配上红、黄、黑、绿、蚕豆五种豆子,熬粥喝,它能调和五脏,濡养肠胃,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为了增强进补的效果,闲暇还可以多敲敲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以提升脾胃运化功能。
秋季养生还要注意这些事项
1、养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此外,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4、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综上所述,我们在秋天要想预防感冒,那么就要做到寒不露脚,适当的进行食补,平时多喝些水,注意保暖,另外还要预防秋燥,可以多吃些白萝卜和胡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