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盛夏需防药源性中暑

发布日期:2019-03-19 22:49:34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下使机体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辐射、传导、对流和皮肤、呼吸道水分的蒸发等途径。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和呼吸道的水分蒸发便成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散热途径。若病人应用了某些药物,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抑制了汗腺的分泌,阻止了汗腺的蒸发,使机体代谢所产生的热量积聚在体内,破坏了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就易导致中暑的发生。

盛夏需防药源性中暑

利尿药 利尿剂是通过促进排尿,将人体内过多的水分和盐分排出体外,以降低血压、减轻水肿。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炎热的夏季,吃利尿药的人排尿和排汗都会增多,机体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进而诱发中暑。因此,在酷夏服用利尿药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一般来说,每4小时应该摄入250毫升左右的水。

抗胆碱能药 人们患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或出现心动过缓时,常服用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普鲁本辛、颠茄、胃复安等药物。它们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可缓解腹痛症状,也能加快心率,避免心动过缓给人带来不适。但是在炎热的夏天,当气温升高接近人体皮肤温度时,应该慎用这类药物,否则易引起药源性中暑。因为这类药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抑制体内腺体的分泌功能,尤其是抑制汗腺、唾液腺的分泌作用更为明显,可使人体排汗减少,无法有效散热而引发中暑。因此,正在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的患者要小心中暑和虚脱。

抗精神失常药 研究发现,精神病患者服用某些药物以后,竟然会引起体温升高乃至中暑。究其原因,主要由于这些抗精神病药本身具有干扰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临床观察发现,一般患者应用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抗精神失常药以后,上午即开始出现低热,下午3~5时,体温逐渐升高,直至晚上气温降低或经过降温处理后,才逐渐恢复正常。为防患于未然,应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居住条件,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用药的品种与剂量。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