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夏季养生:健脾化湿数第一

发布日期:2019-06-08 23:50:45

大暑将至,但是昨天我国多地已开始遭遇40摄氏度高温。夏日难过,今年天气尤其反常。把高温过得不那么难过,听听中医大夫的叮咛吧。

大暑是农历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大暑是农历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五季中属长夏,土气所主,脾胃二官当令。是一年中阳气达到鼎盛,也将由阳转阴的时节。

大暑时节湿热氤氲,起居要注意三防:防强光、防暑湿、防阴暑。

起居:防强光、防暑湿、防阴暑

大暑时节湿热氤氲,起居要注意三防:防强光、防暑湿、防阴暑。

防强光

随着大气环境改变,紫外线强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日光性皮炎的患者也逐渐增多,防晒不仅是爱美女士的专利,也是老人小儿,及皮肤白皙人士需要关注的问题。

随着大气环境改变,紫外线强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日光性皮炎的患者也逐渐增多

外出时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即使在雾霾或阴天时外出,也可外涂防晒用品,遮阳。

对已出现的晒伤,可用鲜芦荟去外皮,取汁涂抹患处

对已出现的晒伤,可用鲜芦荟去外皮,取汁涂抹患处,十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防暑湿

大暑节气在中伏前后,是一年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时节,很多地方会出现高于40摄氏度的温度,且多降雨,雨水受到高温的蒸腾,氤氲之气弥漫,老人小儿及高血压、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士需格外注意起居。

避免在中午下午温度最高户外活动,早晚锻炼避免过于剧烈,宜散步、做操等舒缓的方式

尽量避免在中午及下午温度最高时户外活动,早晚锻炼避免过于剧烈,宜散步、做操等舒缓的方式。

防阴暑

由于天气湿热,人易贪凉饮冷,久受空调或过食生冷,暑热合风寒之气侵袭,则易造成头痛、咽痛、身痛神疲,腹胀腹泻之阴暑之证。不宜久居空调室内,适当通风。尤其在汗后,毛孔大张之时,更要避免冷气直入腠理。

天气湿热,人易贪凉饮冷,久受空调或过食生冷,暑热合风寒之气侵袭

由于夏季天长,夜晚高温易造成眠浅,白天困倦神疲,需要利用白天短暂补觉,午睡或下午的睡眠不宜超过20分钟,过久则宜造成气血运行减慢,醒后更觉疲乏倦怠。

饮食:健脾化湿数第一

大暑时节外湿偏重,宜造成脾胃气机停滞,运行不畅,故健脾化湿为第一要务。宜多食各类谷物、莲子、山药、薏米、茯苓、白扁豆等健脾化湿之物。牛奶和性凉性平的肉类如鸭肉、鸽肉、甲鱼等也是此时节适宜佳品。

大暑时节外湿偏重,宜造成脾胃气机停滞,运行不畅,故健脾化湿为第一要务

清化暑热,可食绿豆汤、苦瓜等凉性食物,但原本脾虚湿盛的人不宜服用以免折伤脾阳,加重内湿。

夏季时令水果如荔枝、芒果、西瓜等,多为高糖高热量,宜适量服用,补充湿热天气本身消耗的能量,但不宜多食,加重脾胃负担。

夏季时令水果如荔枝、芒果、西瓜等,多为高糖高热量,宜适量服用

很多人喜欢的夏季夜晚烧烤冰啤是造成脾胃损伤的常见原因,原本脾胃不足的人尤须谨慎。

酸梅汤也是夏季佳品,但乌梅为酸涩收敛之品,自制酸梅汤要酌加陈皮等行气之品,滋养生津的同时防止湿气停聚。

养神:避免思虑愁绪蕴结于内

大暑脾胃当令,脾藏意,在志为思。《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虑谓之虑,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大暑脾胃当令,脾藏意,在志为思

多思多虑易耗伤脾气,脾虚不能藏意,其人易回忆过去的事情,多后悔自责,导致情绪抑郁,或原本抑郁加重。

大暑养神宜多关注当下的事物,若出现多思多虑,宜倾倒于外,或与他人交流讲述,或书记于纸上,避免思虑愁绪蕴结于内。可多听轻松舒缓的音乐,在早晚温度适宜的时候多于户外行走换气。

可多听轻松舒缓的音乐,在早晚温度适宜的时候多于户外行走换气。

腧穴保健:按摩或艾灸

可选用脾胃二经的原穴:太冲、太白,培补土行的本源之气;募穴:章门、中脘,按摩或艾灸均可。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