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认识自我,维护好你的心理健康

发布日期:2018-12-18 20:31:25

苏轼有言:“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此道的仅仅是知人难,不过知人虽难,知己更难。自我认识的肤浅,是心理异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认识自我,维护好你的心理健康

自卑自怜者因幼时的过分依赖,竞争中的多次失败,由此得出的自知是:“你行,我不行。”于是束缚自我、贬抑自我,结果焦虑增剧,毁了自己。

自暴自弃者不甘心说“我不行”,而又无正确的方向,亦缺乏能力来表现自己,因此故作怪状,与人为难,在别人无可奈何的眼光中来肯定自我的价值,于是放纵自我,践踏自我,结果反抗社会、害人害己。

自傲自负者自命不凡,自吹自擂,其实是一种极度自卑之人,但他们不像自卑自怜者那样因自卑而关闭自我、自怨自艾、自叹不如;而是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只是不为。他们所持有的自知是:“我行,你不行。”于是,呐喊着“我知道一切”,却连自己也不认识,结果欺人一时,欺己一世。

自信自强者对自己的动机、目的有明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估价,从不随意说“我不行”,也不无根据地说“不在话下”。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他人也深怀尊重。他们认为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是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于是他们走上了“我行,你也行”的康庄大道,其结果是充分认识自我,发挥最大潜力。

自卑自怜者、自暴自弃者和自傲自负者也并非全然不了解自己。从另一角度看,他们也认识了自己,但却用一种歪曲的形式来对待自己,即不能真正接受自己,其根源都是自卑。接受现实的自我,选择适当的目标,寻求良好的方法,不随意退却,不做自不量力之事,才可创造理想的自我,欣然接受自己,于是可避免心理冲突和情绪焦虑,使人心安理得,获得健康。

能否面对现实是心理正常与否的一个客观标准。心理健康者总是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一则他们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以求外界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另则在力不能及的情况下,他们又能另择目标或重选方法以适应现实环境。心理异常者最大的特点就是脱离现实或逃避现实。他们可能有美好的理想,但却不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又置客观规律而不顾,因而理想成了空中楼阁,于是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逃避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有“走自己的路,任他人去说”的精神。若常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便会失去自主性,焦虑也由此产生。人生活在现实之中,没有一个人不被评说。所谓“人品”之“品”便是三张嘴。在那风气不正的环境中,人品之好坏,常是由人说成的,所以做人必须有自己的原则。若老是考虑“对不对得起别人?”“别人会如何看我?”也就失去了自我。看上司的脸色办事,看朋友的面子说话,四面讨好却可能落得四面楚歌。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重朋友忠告。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只会落得形影相吊、无人理睬的境地。心理医生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与别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生理上如此,心理上也是这样。比方由“月亮”想到“太阳”或“星星”或“黑夜”等;由“花儿”想到“小草”或“幸福”或“姑娘”等,都是正常的联想。但那些“对月伤心”者,由“月亮”想到“死亡”;“见花坠泪”者,由“花儿”想到“痛苦”,就显然与众不同,使人难以理解。若经常都如此“与众不同”,其心理便可能不健康。推而广之,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谈、举止、嗜好、服饰等,总是与人差别太大,与现实格格不入,又如何能得到心理健康呢。

乐于与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人是群居动物,与他人在一起不只是可得到帮助和获得信息,还可使你的苦、乐和能力得到宣泄、分享和体现,从而促使你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平衡、健康。试想:一个人若遇到新婚之喜、乔迁之喜,或晋升职务、发表佳作而无人祝贺,其滋味如何?又试想:一个人若遇丧事之苦、病痛之苦,或工作不顺、夫妻不和而无人安慰、无人倾诉衷肠,其滋味又会如何呢?仅就心理健康而言,人也是需要朋友的。

与人相处之时,正面态度或情绪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应多于反面态度或情绪如仇恨、嫉妒、怀疑、畏惧、憎恶等。人生是美好的,与人相处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但不要天真地认为我怎样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待我。其实这是一种儿童的思维,但成人却也常常摆脱不了。

与人相处的原则是:对得起他人,对得起自己。我们虽不提倡人家打你左脸还把右脸伸过去,但更不赞同人家因一小事负你,你便视其为仇人。人际关系是复杂的,交友肯定有深浅或厚薄。对于事实已证明不可深交的人,不妨浅交,不必嫉恶如仇,注意适当的距离即可。所谓遇事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论曲直,路窄林深。请体会一下郑板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的宽大胸怀吧!

工作的最大意义不限于由此获得物质生活的报酬,它对个体还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工作能表现出个人的价值,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平常琐事(如写篇小文章、修理家用电器等),还是从事长期性的职业工作(如培养一届学生、训练一支球队等),都能获得一种成就感。自己做的玩具、自己缝的衣服、自己打的家具等,都会觉得与买的就是不一样,这是因为它代表了你的“成就”。二是工作能使人在团体中表现自己,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个人在团体中要得到接受和承认并提高自己的地位,那么工作成绩便是与人比较的最好标准。

由此,我们便知道了为什么有人说“工作是老年人的救生圈”。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的老年人,常常有严重的失落感。为适应这种新的环境,最佳的方法就是重新工作。于是许多退休老人又去寻找临时工作,或做点小生意,或整日栽花锄草、修理家用小玩意。就是在心理治疗的方法上,也有所谓工作治疗法与职业治疗法,其目的就是通过工作或职业活动,使心理异常者获得成就的满足、发现自我价值,从而达到正常适应。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忙碌而机械,不少人情绪长期紧张而又不善于休闲调剂,于是也成了心理异常的一个原因。不少人遇到休闲日却又不知如何打发,经常睡个懒觉或看看电视消遣。

也有人一逢休闲便拼命娱乐,或打通宵牌,或跳通宵舞,或看通宵电影,于是休闲之日反比工作之时更累、更忙。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休闲时间,经常改换方式,或郊游,或聚会,或访友,或参观展览等等,也可参加一些职业性的活动或社会性的活动。要使休闲日更为丰富多彩,真正成为恢复体力、调剂脑力、增长知识、获得健康的时机。

心理健康的维护主要依靠自己,除有心理医生的指导外,也需要依靠自己的信心与毅力。如果掌握了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的知识,我们不仅能随时关心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还可随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从此意义上讲,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