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中学生自残心理是怎么想的?

发布日期:2019-02-25 11:21:08

中学生自残心理是怎么想的?如今的中学生他们每天的学习压力特别大,这样长时间的压力是会导致他们做一些比较危险的事情,比如自残行为,这些是为人父母平时需要注意的,更要引起重视,那么中学生自残是什么心理呢?

1、中学生自残是什么心理呢

有自残行为的青少年可能正在遭受着急性或慢性心理疾病的折磨。如边缘性人格障碍、抑郁、创伤后应激 反应、解离性疾患、饮食失调症、恐惧症、强迫症、双极性精神失调症、冲动控制障碍等。在遇到紧急情感压力时,他们可能会反应消极、冲动行事,继而进行自我伤害。

中学生自残心理是怎么想的?

自残者往往极易生气、冲动、焦虑、好斗。研究表明这可能与他们大脑中多巴胺含量较少有关。一些容易发怒的人,如果大脑多巴胺含量正常,他们会向外发泄自己的愤怒,而含量较少的人则会通过自残或自杀行为把心中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这表明自残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并可能受基因遗传的影响。

2、中学生自残是什么原因

2.1、玩酷心理导致自残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纹身、穿孔正成为一种时尚,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到专业的纹身店整形,没钱的学生自己在身上盲目刻画形成自残。

2.2、模仿心理导致自残

看到自残的同学得到了一些好处,盲目模仿导致自残。

“初一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喜欢自残,当时我就和她学。第一次是狠狠的划过去一刀,当时感觉不怎么痛,就刻了一个字。我想说的是,那个时候真觉得自残很酷。后来越来越狠了,只要心情不好就想自残,被人骂也想自残,做错事也想自残。”

2.3、用身体上的疼痛转移和减缓精神上的痛苦

人遇到严重负性情绪干扰的时候,来自心理上的痛楚会让人受不了,如果找不到恰当的宣泄方式来减缓心理的痛苦,人有时候就会选择伤害身体来转移心理的痛楚。

2.4、用自残引起关注,达到目的

“爸爸一骂我我就自残,只要在手臂上一划,爸爸就闭嘴了。”

“每次自残后老师同学都来看我,关心我,我感觉很温暖。”

中学生自残心理是怎么想的?

2.5、病态审美导致自残

有一个学生喜欢一个下肢残缺的女同学,他认为那个同学走路一瘸一拐很美,喜欢上了那个女同学。女同学不接受他的求爱,他自毁手臂终得残女青睐。

3、中学生自残有什么表现

3.1、重大自我伤害

发生的频率不高,但身体相当的部位被去除或破坏,因而造成永久性的形体损毁。通常发生在精神病状态或急性药物中毒。

3.2、刻板重复的自我伤害

固定的自我伤害,通常是周期性且刻板重复的,最常见的是撞打头部,包括以头撞墙或以物体打头。是智障者最常见的自伤行为,但也发生在自闭症、精神病或精神分裂症的情形。

3.3、表层自我伤害

情绪障碍的重要指标,不会造成生命危险或身体损毁,偶而才发生,少有规则性重复的情形。但有些则发展为上瘾行为,甚至整个人脑海都一直在想着这冲动。这也是青少年问题中最应注意的。

中学生自残怎么办

1、帮孩子认清自虐的危害

一般有自虐倾向与行为的孩子,只注重自残当时的解脱和愉快感受,却没有想到它带来的各种危害。因此,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自虐的行为,就要及时给孩子讲清这样做的不良后果,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可能让自己越来越自卑,会让别人更加看不起自己。

2、教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

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身上都是优缺点共存,对于因自我评价过低产生自虐行为的孩子,父母要帮孩子重塑自我认知,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即便自己真的比别人差了一些,也要愉快接受,不要苛求,这样就会减少孩子消极的情绪出现,自虐的行为也就随之减少。

中学生自残心理是怎么想的?

3、提高孩子的自信与勇气

父母对待自虐的孩子,平常要有意识地去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勇气。比如,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或者擅长的事情,这样孩子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成功的体验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增加孩子的勇气,以克服孩子因自卑产生的自虐行为。

如何预防中学生自残

作为父母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在他们遇到困惑的时候正确而及时地进行引导,帮他们走出心理的泥潭。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这些变化,对待孩子凭自己的主观判断采用包办、干涉或者职责的方式,往往会导致孩子出现叛逆、反抗或者厌烦的心理,这种心理日积月累就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建议您多和孩子沟通,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以及耐心在儿子的身上,比如放学回家后陪孩子聊聊天、看看电视,跟孩子聊一些在学校中的学习、生活以及交友情况,并试着多鼓励他,帮助他建立起家庭的安全感以及对自己的自信心。

家长朋友平时要多和孩子的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多多了解我们的孩子在学校的一些学习和生活情况,看看孩子是否遇到困难,和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有没有被欺负的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