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返回 导航

应对秋乏秋燥秋膘的方法 早睡早起多运动解秋乏

发布日期:2019-08-19 22:26:22

在秋季,虽然天气有所转凉,人们要面对三大健康问题,那就是秋乏、秋燥及秋膘。秋季养生如何应对秋乏、秋燥、秋膘呢?下面教你一些方法,轻轻松松做好秋季养生保健工作!

一、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进入秋季,虽然告别了夏日连续的酷暑湿热,但许多人却备受“秋乏”的困扰。

秋乏的发生是由于夏天,尤其是与“秋”交接的“伏天”,气温炎热、湿度大,湿热交蒸使人身体大量出汗,造成了水盐代谢失调,气随汗泄,机体消耗了过多的气血和津液。同时,夏季白昼长、天气热,睡眠质量下降,心神失养,脏腑功能下降;肠胃功能减弱,饮食补充未能达到生理需要,“总之经过炎热的夏季,人的身体处于过度消耗阶段”。

而进入秋天后,随着气候的转凉,夏季给人体带来的消耗因素虽然逐渐减弱,但是气血、津液的补充需要时间,脏腑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同时,又由于秋天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机体对津液的需求更为突出,机体需要大量做功以满足自身生理需求,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机体出于“邪虽去,正未复”的状态,就自然而然就会出现疲惫、乏力感。

“秋乏”常常表现为周身疲惫,昏昏欲睡,即使夜间睡眠很好,白天仍觉精力不足,稍微活动和工作一会儿,就觉得疲乏劳累,精神萎靡。在生理体征上则表现为四肢无力、身体疲劳、嗜睡、神情淡漠、口干舌燥、咽干及鼻子干等症状。

秋乏症状经一段时间调整和适应,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最好还是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解“秋乏”重在养阴生津、补气收汗。
 

具体做法是,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佳,并保证早睡早起。运动方面宜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不大的项目,如登山、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并且循序渐进地进行,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止。对于适应能力较弱的人来说,容易在季节转换时产生睡不好等生理现象。可在睡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喝半杯牛奶,或吃点麦片、面包。在饮食上注意生津养阴,以食用芹菜、百合等清淡的菜肴为主。白领们还可采用晨浴的方法来振奋精神,或泡饮菊花茶加适量枸杞、桑椹。

二、秋燥

中医认为,秋有风燥,不仅伤害暴露在外面的皮肤、鼻子、眼睛,也可直达体内,伤及五脏六腑,甚至免疫系统。比如,便秘,反映了肠的状态;而口干咽燥、皮肤干、鼻子痒,反映了肺的状态。

“燥”在中医又被称为燥邪,有温燥与凉燥之分。温燥属于在秋天初期所感受到的燥邪,往往带有夏的余热,是干燥中带有热的感觉,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小便量少、大便干结等。对于温燥,养生原则要以清热滋润为主。而凉燥则带有晚秋的寒气,表现为微有发热、鼻塞流涕、咽痒咳嗽、头微痛等症状。对于凉燥,养生原则要以滋阴润燥为主。

中秋节可以算是温燥和凉燥的转折点,中秋过后凉意开始显现,同时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比较明显。此时,温燥慢慢向凉燥过度,因此润燥的侧重也应该有所改变。陈宁表示,可以多吃银耳、百合、栗子、芝麻等食物。另外,一些时令水果,如秋梨、柿子等也可起到一定的润燥作用。
 

中医认为秋天对应人体的是肺脏,所以秋燥伤人易伤肺,出现肺燥。补充水分就是要多喝水以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苹果、葡萄、银耳、莲子、藕、甘蔗等,同时还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如镁、叶酸、维生素B族、脂肪酸和色氨酸等。秋天如果身体缺少镁和叶酸,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干果和绿叶蔬菜是镁和叶酸的最好来源。还可以适量多吃点胡桃、瓜子、榛子,菠菜、芹菜、生菜等。

维生素B1、维生素B6在防治秋燥中作用不小,维生素B1也是营养人体神经末梢的重要物质,维生素B6则有稳定细胞状态、提供各种细胞能量的作用。维生素B1和B6在粗粮和豆类里面含量最为丰富,可每周吃3-5次粗粮米饭。脂肪酸和色氨酸消除烦躁,可从海鱼、胡桃、火鸡肉、牛奶、榛子、杏仁和香蕉等食物里获取这两种物质。

另外在饮食方面也要特别注意,少吃辛辣的东西,也不宜多吃生冷食品,以免损伤脾胃功能。良好的起居习惯对预防秋燥很有帮助,入秋后早晚温差变化大,应及时增减衣服,随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冒,怕冷的人应该随身带着薄外套预防突然变冷的天气。在办公室也该备有防寒的衣服,注意保暖。每天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依照自然界在秋季“阴增阳消”的规律,要早睡早起。

三、秋膘

所谓“贴秋膘”,其实就是秋季进补的意思,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且夏天由于天气较热,往往消耗大、胃口差,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因此秋后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和身体调理是有必要的。专家建议,在立秋后一个月内,最好先调理下身体,排排暑湿,扫清障碍后再来进补。

经过了一个漫长酷暑的炙烤,很多MM在饮食上已经养成了吃冰冻的食品来降暑解热。然而,随着秋天的慢慢逼近,这种靠吃冰冻食品的饮食习惯也要有所改善,否则很容易在秋天中造成消化不良,从而让脂肪囤积在身体上形成顽固的秋膘。
 

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来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天更应注意瘦身。多吃一些低热量的瘦身食品,如粗杂粮(赤小豆、薏米)、薯类、萝卜、冬瓜、海带、蘑菇等。在秋天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耗费,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行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可以增加活动量,达到瘦身的目的。

减秋膘建议:饭前喝淡汤或吃个水果。汤可以抑制食欲,增加饱感。喝汤后再进食,饭量便会减少。吃水果时,咀嚼与胃的饱足感是满足人们食欲而使人停止进食的两大要素。晚饭少吃,以素食为主。晚饭吃得太多太晚,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高,容易使热量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从而出现肥胖。饭后散步半小时。此时,人们运动锻炼所耗的能量均来自脂肪,可有效地减少体脂而渐瘦。

虽说秋季贴膘好过冬,但秋天也不宜吃得过多,“打个比方,一个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里热量就能维持人体正常机能,如果人体每天摄入了2000卡路里,摄入量就比需要量多,如果不将多余的卡路里消耗掉,长期下来容易长胖。”专家说,贴秋膘差不多也是这个原理,秋季人吃得比夏季多,但我们也要控制好量。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热门阅读

tags合集

食物 怀孕 夏季 治疗 夏天 孕妇 减肥 养生 春季 宝宝 食谱 高考 老人 感冒 心理 女人 女性 预防 偏方 中暑 中医 水果 禁忌 皮肤 饮食 鸡蛋 健康 缓解 男人 性生活 保健 儿童 坐月子 老年人 产后 节气 便秘 注意 过敏 春天 调理 牛奶 功效 失眠 胃溃疡 小孩 食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