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中常用的中药及其功效(二)
艾叶为菊科草本植物艾的叶。性味苦、辛,温。含有挥发油、鞣质、氯化钾、微量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痛经、崩漏、胎动不安、关节酸痛、腹中冷痛、皮肤瘙痒等症。
【紫苏】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性味辛,温。含有挥发油、精氨酸、葡萄糖苷、紫苏醛、丁香油酚等成分。具有发表、散寒、理气、和营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等症,并能解鱼、蟹毒。
【菊花】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性味甘、苦,凉。含有挥发油、胆碱、腺嘌呤、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微量维生素B1等成分。具有疏风、清热、明日、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
【白矾】
白矾为明矾矿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块状结晶体。性味酸、涩。含有硫酸铝钾等成分。具有祛痰、燥涩、止泻、止血、解毒、杀虫的功效。适用于癫痫、喉痛、痰壅、肝炎、黄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子宫下垂、白带、下痢、痔疮、衄血、疥癣等症。
【人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平。含有人参皂甙、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挥发油、人参醇、人参酸、植物甾醇、胆碱、氨基酸、肽类、果糖、麦芽糖、蔗糖、人参三糖、果胶、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泛酸等成分。白参类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之功效。适用于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虚咳喘促、阴虚盗汗、惊悸健忘、眩晕头痛、妇女崩漏、产后暴脱、久虚不复等症。红参类具有大补元气、补阳固脱、安神之功效。适用于脾肾虚寒、真阳衰弱、中气不足、四肢欠温、自汗暴脱、脾虚泄泻、阳痿遗精、尿频遗尿、消渴等症。
【山药】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根茎。性味甘,平。含有皂甙、黏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和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植物酸等成分。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
【三七】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性味甘、微苦,温。含有皂甙、五加皂甙等成分。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适用于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症。
【甘草】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和根茎。性味甘,平。含有三萜皂甙、甘草酸、还原糖、淀粉、胶质等成分。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炙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等症。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等症。
【乌梅】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的果实。性味酸,温。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糖类、谷甾酸、蜡样物质、齐墩果酸样物质等成分。具有收敛生津、安蛔驱虫的功效。适用于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等症。
【何首乌】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性味苦、甘、涩,微温。含有葸醌类、大黄素甲醚、大黄酚蒽酮、淀粉、脂肪、卵磷脂等成分,具有补肝、益肾、益血、祛风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亏、须发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漏、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痔疾等症。
【黄芪】
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性味苦,微温。含有多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等成分。生用,具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溃或溃久不敛等症。炙用,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漏、气衰血虚等症。
【当归】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性味甘、辛,温。皂化部分中含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不饱和油酸、亚油酸,不皂化部分中含β-谷甾醇等成分。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秘、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打损伤等症。